龍舟的起源
提起龍舟,人們自然就會想起紀念屈原,其實,龍舟作為一種文化,它的出現比屈原所處的年代要早得多。
據《河姆渡遺址第一期發掘報告》稱,早在7000年前,遠古先民已用獨木刳成木舟,并加上木槳劃舟?!痘茨献?middot;齊俗訓》中有“胡人便于馬,越人便于舟”的記載。我國古代南方水網地區人們常以舟代步,以舟為生產工具和交通工具。人們在捕捉魚蝦的勞作中,攀比漁獲的多寡,休閑時又相約劃船競速,寓娛樂于勞動、生產及閑暇中,這是遠古時競渡的雛形。
據專家考證,進行龍舟競渡的先決條件必須是在產稻米和多河港的地區,這正是我國南方地區的特色。在古代典籍有關龍舟起源的記載中,最早是出現在東漢。事實上,我國南方吳越一帶直到東漢時才開發。據此可以推測,端午的習俗最初可能只在長江下游吳越民族中流行,后來吳越文化逐漸和中原文化交流融合,這種習俗才傳到長江上游和北方地區。
近年又盛傳龍船源于湖南西北部沅陵之說。在反映中華龍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沅陵龍船歷史淵源的《沅陵千年龍船》一書里,收編了104篇作家、學者對沅陵龍船的精辟論述。這些文章科學、系統地論證了沅陵傳統龍舟的起源,記錄了沅陵龍舟活動的參賽規模、船建等情況。早在屈原之前,沅陵就有了龍舟。沅陵龍船發源于遠古,祭祀的對象是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盤瓠。盤瓠曾落戶沅陵半溪石穴,生下6兒6 女,兒女互相婚配,繁衍為苗、瑤、侗、土、畬、黎6個民族。盤瓠死后,六族人宴巫請神,為其招魂。因沅陵山多林密,巫師不知他魂在何處,就讓各族人打造一條龍船,逐溪逐河尋找呼喊,以至演變成后來的劃船招魂的祭巫活動。沅陵龍舟起源于5000年前,所以比紀念屈原的說法要早3000 多年。
沅陵近年發現了1200多座戰國至西漢時期的古墓群以及10萬平方米的舊城址,被證明該縣是楚置黔中郡治所及傳說中的“夜郎國”所在地,是中國傳統龍舟的故鄉。其傳統龍舟已形成博大精深的龍舟文化。世界文化遺產專家組專家鄧微說:“沅陵傳統龍舟十分有代表性,它擁有歷史最悠久,參賽規模最大,運動員最多,觀眾最多共4項世界之最,將填補世界遺產項目空白。”
本頁鏈接:
http://www.jsjxfmc.com/culture/2017/0804/69.html
網站主頁:
http://www.jsjxfmc.com
上一篇:
烏篷船的文化起源 下一篇:
船的文化起源